自平安時代末期以來,山科家族繼承了山科繡花學校的「繡花衣裳」傳統,這是京都的一項傳統,專門為貴族量身定制宮廷服飾。山科家的年輕當主山科藤吉親從第一代當主開始已是第 30 代,他將介紹當時宮廷和貴族社會中舉行的各種活動以及傳承下來的文化,以及山科家保留下來的服飾和古代文獻。


垂直和遠處的鑽石圖案是用一種稱為“Kusoori”的薄紗編織而成的,紫色的織物透明且觸感涼爽。當皇帝穿夏裝時,他會把它穿在裡面。
我小時候常在上賀茂神社的院內玩耍。
五月初的黃金週假期前後,有關下鴨神社和上賀茂神社的各種活動的報道開始出現,讓人感覺5日的賀茂祭(葵祭)即將到來。小時候,我的外祖父是賀茂神社的住持,所以我常在休息日到住持的公司宿舍玩耍。庭院內自然資源豐富,是孩子們的遊樂場,孩子們可以在這裡給新目社馬厩的神馬餵胡蘿蔔,或是在流經庭院的奈良溪中暢遊。
我記得 5 月 5 日被背著看賽馬。當我小的時候,我對神道教儀式一無所知,只是玩得開心,但馬和騎師(稱為“野尻”)的活力以及觀眾的歡呼聲仍然留在我的記憶中,非常逼真。


這是被稱為“Rachi”的陷阱內的左右騎手即將起飛的時刻。賽馬起源於每年五月五日在皇居武德殿舉行的一項活動,旨在祈禱國家和平、五穀豐登。騎師騎著馬在左側或右側進行比賽。服尻是近衛幕府官員表演舞樂時的服裝,左側穿紅色,右側穿藍色。
鴨祭是鼓勵王朝人民更換衣服的活動之一。
加茂祭與祗園祭、時代祭稱為京都三大祭,是被稱為「三禦祭」(春日祭、加茂祭、石清水祭)的京都最有名望的祭典之一。帝國節慶是由皇帝的使者(帝國特使)所舉辦的節慶。原定於農曆四月雞日舉行,現改為五月十五日。
由於農曆四月初一是人們換上夏裝的時間,所以齋王淨身儀式和賀茂祭被歷代朝臣視為提醒人們換上夏裝的儀式。這個節日真正代表了京都的初夏,並且是一個透過觀看穿著各種華麗宮廷服裝的人們和牛車遊行來體驗皇宮文化氛圍的機會。


西王台身著十二層和服,乘坐轎子出遊。齋王是一位未婚公主,她侍奉賀茂神社並擔任這個職位。自1956年增加婦女遊行隊伍以來,每年都作為活動的中心而受到關注。這張照片是去年鴨祭的。


這是為宮女購買夏裝和屏風時寫的清單。到了農曆四月,宮中的陳設全部換成了夏季的樣式。 ©山科
加茂節當天,人們會前往皇宮,忙著穿上正式服裝(和服)
賀茂祭當天,人們一大早就前往皇居,在每個房間穿上官方服裝(imono-men)。祭典遊行隊伍出發後,我們前往下鴨神社和上賀茂神社等待遊行隊伍的到來。和服負責人協助換鞋、穿脫服裝,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完成儀式和休息時間。
當所有儀式結束,我們回到皇宮時,太陽已經開始下山了。這是一場持續一整天的優雅慶典,但除了服裝之外,還有許多幕後人員的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
此外,如今留在京都的昔日貴族輪流擔任近衛侍大(天皇的信使)和內戶侍(負責執行天皇的禮儀)。參加祭典的人中,有世世代代侍奉舊神社、朝廷、貴族的家族後裔,我每年都體會到,即使時代變遷,這樣的歷史紐帶依然溫柔地存在著。
有些人會回到京都參加這個節日,這個節日作為維持社區聯繫和重申當地聯繫的場所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江戶時代後期貴族植松正元(1827-1876)創作的一首和歌。他在上賀茂神社創作了一首有關神山葵的詩,寫道「不知道是否有人來過這裡,來體驗神山葵的漫長而淒涼的世界。」植松家族繼續經營日本插花學校松月堂花流,該學校遵循向皇室獻花的傳統。 ©山科


賀茂節期間,近衛使者騎馬行進。這是我父親去年扮演這個角色時的照片。冠上鑲有一朵蜀葵。換上夏裝後,服裝將換成夏裝。上身所穿的黑色鵲寶是用一種叫做kokuso的薄紗布料製成的,看起來很涼爽,但由於道路儀式需要騎馬,所以白天的炎熱是無法避免的。
江戶時代,山科氏的祖先在賀茂節這天顯然十分忙碌。
從江戶時代祖先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們按照禁衛軍選拔的貴族的要求製作祭祀服飾,並在祭祀當天安排服飾的記錄,可見當時祖先們非常忙碌。
自從江戶時代初期恢復了賀茂祭之後,我們家每年都會準備“akome”,即作為賀茂祭天皇使節的獎勵給貴族的禮服。和服是男士服裝的內衣。賜服文化在現代已經消失,但在天皇三大祭之一的春日祭上,天皇使者接受絲綢俸祿並披於肩上的珍貴儀式卻依然保留了下來。


這是描繪了參加鴨祭的欽差大臣在當天所收到的俸祿的準備情況的摺紙。通常,準備工作從二月開始,節日傳統上在前一天舉行。 ©山科
江戶時代的賀茂祭與現在的不同之處在於,除了在前往神社的途中舉行的「輪燈之儀」和在神社內舉行的「車燈之儀」之外,還有「宮廷祭」。天皇身著名為「五引直儀」的傳統服裝走出來,透過百葉窗觀看遊行隊伍離開皇宮之前向賀茂神社供奉的舞蹈和音樂表演以及裝飾精美的馬匹。此外,他們有時也會透過臨時走廊被轉移到設立在南門(建禮門)的觀察哨,在那裡觀看遊行或離境。
也許宮廷社會中存在著一種制度來確保文化傳統的復原力…
鴨祭的傳承經歷了應仁之亂、明治維新、戰時及戰後三次重大中斷。每次前人都進行歷史研究,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建築形態。我們有意識地為子孫後代保存參與祭祀復興的人員的記錄等可以再次參考的資料,從長遠角度考慮,只要條件成熟且民意合適,就可以隨時復興祭祀。在我看來,宮廷社會有一個關鍵機制,可以確保文化傳播的韌性。


這是江戶時代初期至中期貴族、日本古典學者野宮貞元 (1669-1711) 創作的一首和歌回鶻。詩中寫道:「唯有祖宗隔山不動,幾時吾皇還,幾時吾朝?」野宮貞元是一位貴族,他為複興在應仁之亂後停止的鴨祭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並於 1694 年以復興該祭祀的努力而聞名,包括他親自出席以帝國特使的身份。 ©山科
鴨祭停止期間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如果我們閱讀當時祖先的日記,我們會發現相關文章,例如:
天文19年(1550年)4月14日
「明天將派賀茂神社的輔治大臣、秀行大臣以及桂葵等人前來參加祭典。”
根據日記記載,即使在賀茂祭停止的戰國時代,賀茂神社的家庭成員也會在祭祀的前一天將蜀葵葉和桂枝送到家中。它們也抵達了皇宮,有記錄稱它們被陳列在百葉窗和其他物品上。即使在皇室不再舉行任何儀式或遊行的時代,這個象徵物也必定是一份受歡迎的禮物,因為它證實了與古老的賀茂神社的聯繫,並喚起了節日的氣氛。
Aoi 的意思是「afuhi(見面日)」。人們認為這一天是與上帝或親人見面的日子。
自古以來,代表賀茂節的花朵蜀葵也被用來表示“afuhi(見面的日子)”,並在和歌中被描述為與神或愛人見面的日子。最近,這個節日讓我回想起那些已經過世的人,他們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我覺得這也是與祖先見面的一天。


這是三首·薩內曼 (1802-1859) 創作的一首短詩。書中有一首關於木之鶴之葵祭的古詩,詩中寫道:「每個人都戴著假髮,在風中揮舞著雙手,面向神靈。」短冊上印有賀茂神社的神聖紋章——雙葉菊花。即使在裝飾中你也能感受到對細節的關注。


山科藤吉親 / 山科服飾流派的年輕宗師。 1995年出生於京都市,京都大學研究生院人類環境研究科碩士課程結業。他是山科家族(前貴族)的第 30 代繼承人,該家族製作和穿著宮廷服飾的傳統已傳承了數代。 負責天皇的三大祭祀活動「春日祭」、「賀茂祭」、「石清水祭」以及「令和大典」的服飾。他也出現在各種媒體上,為公司、政府機構和文化組織舉辦講座,策劃展覽並為歷史節目進行風俗研究。他擔任山科佑則研究所代表理事、同誌社大學宮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廣泛參與傳播和保存皇宮文化的活動。
照片由轟木梓 (bowpluskyoto) 拍攝
Premium X